道醫來源
道教醫學,是道教研究眾生生命過程以及防治疾病健康長壽的一門科學體系,屬于自然科學和范疇。
道教醫學,是一種融道教信仰(心理治療)和藥物方術(生理治療)于一體的宗教醫學。道教醫學,既是中國道教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,又是中國傳統醫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。
道士,修仙學道之人士;醫生,掌握醫藥衛生知識,**從事于防治疾病工作的醫務工作人員。道士醫生,簡稱道醫,是修仙學道者當中專門從事于醫藥保健的醫務人員。
醫通仙道。醫道同源。古之道寄于易,易醫相通。易具醫之理,醫得易之用。古之道醫者,援醫入道,以醫傳教,借醫弘道;又援道入醫,以道治心,以術治身,行道施醫。
道醫當中多神仙。醫神、醫王、藥神、藥王等,多為古代的名道醫。如杏林之董奉,懸壺之壺翁,神醫扁鵲、華佗,醫圣張仲景,藥王菩薩孫思邈,韋慈藏,藥仙呂洞賓等等。據《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》中的大概統計,在東漢時期,道醫占國家整個醫家人數的22.2%,魏晉南北朝時占28.3%,隋唐五代時占20.2%,東漢至明代占9.9%,明代占7.2%,清代以后,道教衰落,道醫所占比例就很小了。從東漢到明未來看,道醫占國家整個醫家人數的百分之十,這就雄辯地證明了道教醫學流派的客觀存在及其歷史地位。